一、吃面嘗新
夏至是在每年的農(nóng)歷5月份之間,這個時候每個地方的麥子開始大豐收,新磨的面粉特別的清香味美,對于愛吃面食的北方人來說,絕對不能錯過這美味,就是開始做出各種美味的面條來,就是常說的“嘗新”,所以夏至吃面就是嘗新的意思。
二、吃面防暑
天太熱,北方人需要吃涼面來降溫增加食欲。北方人一般都以面食為主,各種面食就是一日三餐,特別是夏至以后,天氣越來越熱,北方人就喜歡面條,而且這個時候的面粉又是新面粉也是最好吃的時候,就用面粉做出各種面條來,炸醬面,燴面、拉面、油潑面等等,一般這些面在大熱天都會煮好以后,在用涼開水過涼再吃,不僅可以吃起來滿頭大汗,而且更加的勁道好吃,要是和各種配菜澆頭搭配,就特別的美味有營養(yǎng)。
三、吃面慶祝豐收
每年的麥子大豐收了,人們就開始用新鮮面粉做出各種美食來,吃面就是最直接最簡單的做法,來表示豐收的喜悅心情,這種習俗一直延續(xù)到現(xiàn)在,吃面的做法也是越來越豐富有營養(yǎng)了。
四、祭祀
在過去,大多數(shù)和農(nóng)業(yè)有關(guān)的重要日子,都要舉行祭祀活動。夏至就是麥子收獲的季節(jié),也是“青黃不接”的季節(jié),人們?yōu)榱藨c祝豐收,祈求以后的風調(diào)雨順,取得更好的秋收。在夏至這天,就用新鮮的面粉做出面條作為祭品,來表示出人們把最好的收獲供奉給神和祖先,以求風調(diào)雨順年年更是大豐收!
一、祭神祀祖
夏至是“四時八節(jié)”之一,民間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、祭祀祖先之俗,以祈求消災年豐。古代農(nóng)耕社會的人們在安居樂業(yè)之余擇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種定期節(jié)日,拜神祭祖豐盛祭貢品發(fā)展出節(jié)日宴飲活動,也漸漸形成一些約定俗成的慶祝方式,即所謂節(jié)慶民俗。
二、消夏避伏
夏至日,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折扇、脂粉等什物?!队详栯s俎?禮異》:“夏至日,進扇及粉脂囊,皆有辭?!薄吧取?,借以生風;“粉脂”,以之涂抹,散體熱所生濁氣,防生痱子。
三、夏至南北要吃面
自古以來,中國一些地方有“冬至餃子夏至面”的說法,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(qū)的重要習俗。因夏至新麥已經(jīng)登場,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。
四、夏至節(jié)
夏至和冬至一樣,屬于中國民間重要的節(jié)日,古時稱“夏節(jié)”、“夏至節(jié)”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國放假,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,以避夏日酷暑,名曰歇夏。宋代《文昌雜錄》里記載:“夏至之日始,百官放假三天。”
五、食俗地域差異
在中國不同地區(qū)夏至有不同習俗。比如在中國西北地區(qū)如陜西,夏至食粽,并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。而在南方,此日秤人以驗肥瘦。農(nóng)家搟面為薄餅,烤熟,夾以青菜、豆莢、豆腐及臘肉,祭祖后食用或贈送親友。在某些地區(qū),夏至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家吃飯的習俗。舅家必備莧菜和葫蘆做菜,俗話說吃了莧菜,不會發(fā)痧,吃了葫蘆,腿里就有力氣,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臘肉,說是吃了就不會疰夏。
夏至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之一,在古時民間也是“四時八節(jié)”中的一個節(jié)日,備受重視。古時又稱夏至為“夏節(jié)”、“夏至節(jié)”,民間流傳這樣一個說法:“日長之至,日影短至,至者,極也,故曰夏至”。
夏至節(jié)在古代作為一個節(jié)日,人們過得很講究,必須在夏至這一天拜神祭祖,以祈求消災年豐。